刘芒检讨道:“我们对益州和刘裕的情况,掌握得太少了。”
杜如晦道:“今朝廷事毕,准备对寿春用兵的同时,可着手益州事宜。”
益州远离中原,东连荆襄,北通雍凉。虽然不会对洛阳构成直接威胁,但是,却能影响今后雍凉和荆襄战略的实施。
虽然对益州的情况了解不多,但刘芒和杜如晦,还是做出判断,张献忠购买生铁,背后的买主,绝不会是刘裕。
益州方面有限的情报显示,刘裕篡夺蜀王之位后,并不算完事大吉。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拢蜀地世家。
益州不仅与外界联络不便,蜀地内部各地之间,交通也不甚便利。
蜀地也有大批世家。
因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蜀地世家,与中原世家有很大不同。
中原世家,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通常会将家族中的优秀子弟,分散至朝廷和各大诸侯处。
中原世家,更注重发展的广度。
家族有如大树,遍布的子弟,就是蔓延的根须。
依靠四处扩散的根须,家族大树便能屹立不倒,持续百年、数百年。
而在蜀地,因交通联络不便,世家大族子弟多在本地发展。
蜀地世家,根植本地,更注重家族发展的深度。
一个县甚至一个郡,被一个或少数家族把持垄断的情况,极为普遍。
蜀地世家,也有如大树。而作为根须的子弟,深深扎根于本地,也能保证家族大树,屹立不倒。
刘裕虽然夺取了蜀王之位,但要在这种环境下,完全控制益州,并非易事。
……
除了蜀地世家,刘裕还有一个难题需要面对,那就是益州南部的少数民族。
益州,察九郡三属国,是大汉疆域内,面积第一大州。益州有近六百万人口,仅次于荆州。
上千年的发展,益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于北部的汉中、蜀郡(今成都)、巴郡(今重庆)等地。
益州南部,多大山,更加闭塞。
大山阻塞了交通,也阻断了战火。
南部的生活条件虽差,却相对安逸。
在南部山区,也居住着两百多万人,主要是少数民族。
南部蛮族,生产力低下、生活方式落后。但人口众多,民风彪悍,要收服并使之归心,并不容易。
……
情报表明,刘裕接掌益州后,花费了很大力气,基本稳定住益州主要世家。随后,刘裕便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南部蛮族问题上。
接到单雄信的密报,刘芒曾想过,刘裕是否准备大动刀兵,才要购买大量生铁?
但是,刘芒很快否定了这个猜想。
地势决定,无论是外部要攻入益州,还是益州要打出来,都非易事。
刘裕在益州根基尚未扎稳,其战略一定是先内后外。
如果刘裕要动兵,定会首先解决南部蛮族。
而益州,尤其是益州南部,多山多雨。在这种条件下作战,穿着铁甲、铜甲,是自找受罪。
铁甲、铜甲厚重,穿着后,行动不便。
莫说是翻越崇山峻岭,就是走平道,都够受。
况且,益州气候潮湿。养护稍差,铁甲铜甲就会生锈。
因此,综合分析,张献忠要购买生铁,不会是受刘裕之托。
杜如晦也是这样分析。
事关重大,单雄信密报写得很详细。杜如晦从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