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勒还是在中国留了一段时间,因为杨潮邀请她参加渤海湾隧道通车典礼,她对此也很有兴趣。
经过两年多的施工,34年底隧道主体就对接完成,然后又用了两个月时间,将隧道封顶,其实就是在预制的隧道上面,先铺上厚厚一层细密的黏土,接着盖上碎石和细沙,用这种三合土一样的方式封顶可以防止渗漏,直到将基槽填平,与海底一致,这样就不会受到海潮的影响。
之后才用大型抽水机两头抽水,抽干海水就用了三个月时间,抽干海水之后,有在内部用水泥建筑一圈内壳,彻底防水。
这时候隧道主体才算完成,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了,下一步施工,其实就是在隧道中铺设一条复线铁轨,而且是载重钢轨,每米钢轨重量75公斤,是现在最高规格的重轨,保证这条复线轨道年通行能力可以达到1亿吨。
至于汽车通道根本就没有考虑,载客、载货都优先火车,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开通载车平板,将小汽车开到平板火车上固定好,由火车带过去就行,人甚至都不需要走下汽车。
35年一整年都在进行后续施工,年底基本完成铺轨,然后检查试验、进行后期处理,直到36年3月,才完成最终的施工,在里面铺设了照明设施,通风设备等等,并且通过了试车,达到了通车条件。
“这是工程学的奇迹!”
杨潮用赞叹的口气向李米勒介绍道。
杨潮并没有出息庆典,剪裁是总统的活儿,他可不想抢这个风头,但在第一列挂着红绸的列车上,却一定会有杨潮的一个座位,而且是一个包间。
李米勒可顾不得杨潮,拿着相机透过窗子,不断的拍照。
她已经了解过这个工程了,这确实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不止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隧道,长达123公里的隧道,更因为这个工程,中国人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而国际工程学界的公论是他们一百年都建不成。
火车很快就通过了隧道,一路上都很平稳,因为这种工程,根本不会在铺轨上省钱,采用了国际最好的技术,德国刚刚研发出来的无砟轨道技术,也就是整条隧道没有砟石,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轨道铺在这种几乎一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不但强度够强,而且震动也大大降低,其实无砟轨道是西门子给高速铁路研发的,因此这条隧道其实有高速铁路的潜力,等将来运行起来后,运营时速有望超过120公里,理想时速是150公里。
之所以目前还达不到,不是铁轨的问题,问题出在牵引动力上,西门子目前还没有解决引电弓跟高压线在高速状态下的稳定接触问题,时速超过150公里,就有可能脱弓。
即便这样,从烟台到大连,也不过用了一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