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赶上了。下一章明天上午更新。】
萧十三和张孝杰收到的情报很简单,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字,但比起万字以上的公文更为重要。
辽军是靠了河东商人的帮助才打进的河东,虽然说其中有很多只是看在钱的份上帮了一点小忙,实际上并不会真心希望大辽夺取河东,但一人一点帮助,集合起来就让萧十三见到了暌违百多年的太原。而且自打进河东之后,这样的帮助就变得更加主动,许多县城乡镇都是他们帮着打开,许多不便携带的产业和财物都是他们收购的,许多道路都有他们来引导,这使得一时之间有更多的曾经有过往来的商人赶上门来涎着脸奉承。
可是自从太谷一败,萧十三一路退守到代州城下后,绝大多数的大辽之友一下子就不见了。就像他们出现一样突然。
不过宋辽两家和平了近百年,边境地区的关系如同渔网一样密不可分。就像宋人能画出朔州、蔚州的详尽地图一样,萧十三退守代州后还是能收到简略粗率却准确的情报——那是他自己的耳目。
尽管这些情报简略只剩下一句话甚至几个字,比如最新的这一份,不过是说忻州有近一万陕西禁军在剿除匪患,领军将领是名叫白玉的陕西都监,如此而已。
可是对萧十三和张孝杰来说,这简单的只用了一张一指宽、半尺长的白纸所写的情报,已经足够让他们对宋军的行动计划作出了判断。
能在陕西军中升任都监,白玉必然是一个能力在水准之上的将领。别的地方,萧十三不敢这么说,但唯独在陕西,萧十三却可以如此认定。四十年战火不断,十二年开疆拓土,每一名西军军官都经历过战争,每一名士兵都嗅过烽火的味道,那是一个庸人无法生存的世界。
白玉名声不广,萧十三没听说过他,他手下的两个来自西夏的党项幕僚也说不出他的战绩,由此可见,这位西军将领多半会对军功有着超乎想象的饥渴。
可这样的将领,被韩冈安排去了剿匪!
作为一个纯正的契丹人,萧十三很清楚他的军队最大的弱点就是无法承受大规模伤亡。他麾下的军队,全都是将帅的私产。部族军、头下军是部落族长和贵人们的,宫分军和皮室军很大一部分是尚父的,萧十三本人也有两千多只听从他吩咐的皮室正军。
在辽国国内,绝大部分显贵的地位都是跟他们能掌握的军队数量多寡有关。如果麾下的战力有何损伤,那么地位也免不了会随着下降。
就如这一回对宋作战,部族军只是少抢到一点,就能闹到尚父哪里,若是他们伤亡大了一点呢?归属尚父的宫分军、皮室军一旦损失惨重,整个西京道就会动荡不安起来,还可能更进一步的影响到大辽的安危,更不用说会尚父的心情会变得多糟糕;就是萧十三本人,也舍不得他的军队有所损伤。所以萧十三才会尽量避免与宋军的正面交战,尽可能的拖延时间,拖到宋人愿意开始停战谈判。
幸好宋国那边也是同样的情况。韩冈也一直在避免决战。也许是因为对帐下军队的不信任,但更多的当是因为一旦来自东京城的军队伤亡太大,让他不好回京后向朝廷交代——同为宰辅,又面临相同的困境,这点心思萧十三还是很容易看透。
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冈的安排就显得很奇怪了。为什么他身边的会是京营禁军,而不是更为精悍也更为善战的西军?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剿匪的差事绝对要比在前线对垒安全太多,除非宋国的山贼能比大辽的十万甲兵要强,不然韩冈为了区区盗匪,把陕西派来的援军丢到了战场外,这不仅仅是牛刀杀鸡的问题,而是应该质疑主帅本人的能力。
萧十三和张孝杰不会去质疑韩冈的能力,也不觉得韩冈自大到会认为用不着那近万西军兵马出场,更不相信韩冈会不在乎由此而造成的大量不应该有的伤亡。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答案,在忻州参与所谓剿匪的关西禁军的处境,比驻扎在大王庄小王庄正对面更加危险。
这危险究竟从何处而来,还需要多想吗?代州腹地和忻州只隔了一重五台山!
放弃了更为稳妥却比较耗时的修筑堡垒、徐徐而进的战术,而改用出其不意的策略,都是证明了韩冈心中的急躁,需要尽快结束代州的战事。
“当真是可笑,宋人是没招数了!”
当萧十三和张孝杰将这一次收到的情报向亲信将领公布,并透露了他们的判断之后,无论文官武将都是一幅嘲讽的笑容。
“这叫黔驴技穷。”
“想想看我们是怎么打下的雁门和代州!”
萧十三和张孝杰在僚属们的兴奋中交换了一个眼色,同时摇了摇头。
宋军采用的计策,并不是看着那么简单可笑。当韩冈并不吝惜人命的安排探马,当宋军开始修筑营垒、开掘壕沟,摆明了要正面对垒,代州城内城外都当敌人将会一步步的攻过来,如同绳索勒紧自己的脖子。
在这样的误会下,一旦尽遣主力与宋军对峙,那时候一支奇兵从五台山中突然钻出来,与前线的友军前后夹击,能让与宋军对峙的自家军队全线崩溃。要是一个不好,被歼灭了大半。那样的情况下,朔州根本守不住,宋军甚至能直抵大同城下。而一旦大同失手,西京道崩溃,南京道还如何保得住?
只是天可怜见,这一回老天爷终于保佑了他们大辽一回。韩冈的布置给他们先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