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热门小说网>都市言情>一路青云> 第1695章 名声在外

第1695章 名声在外(2 / 2)

要说是其他事情,通城人不一定知道。但是说道海州的船舶工业基地,对通城人来说,基本上就没有不知道的。

通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是在船舶工业方面,他们在国内原本一直位于二线领先。一线就是沪城、连城等几个拥有大型造船工业基地的城市,接下来就要排到通城、宁城等几个城市了。

通城市虽然不能够建造大型的远洋船舶,但是在江河上航行的船舶,还有近海船舶的制造方面,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本来,通城市野心勃勃,要成为江北省重点打造的船舶工业基地,但是包飞扬在主政海州开发区的时候,通过内引外联,围绕海州港的优势,将原本造船工业几乎为零,远远落后于通城市的海州,硬生生地弄成了先进的造船工业基地,不但省船舶工业落户海州,还引来了外资企业的投资,一举超越通城,成为江北省造船工业最发达的地市,让通城市野心勃勃的计划,成为了笑谈。

虽然,在省里的协调之下,海州和通城的造船资源进行了整合,通城市的造船业没有直接崩溃,但是在规模和产业层次上,通城市哪怕有着更加深厚的积累,但是已经没有办法跟海州竞争了。

通城市失去的还不仅仅是江北省船舶工业领头羊这么简单,按照江北省原来的规划,是要以凤湖和通城、徐城作为全省的三个发展重心,但是海州的异军突起,海州港、海州临港工业区的飞速发展,进而提出了海州湾经济区的概念,一下子成为全省乃至地区的发展热点,势头隐隐超过了北边的琴岛。

江北省的经济实力本来就有限,或者说这个时候的华夏还处于改革的起步阶段,省里的资源有限,只能重点投放。在这种情况下,海州成为和凤湖同一优先级的存在,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徐城,然后就是通城。江北省确定了以东北方的海州,以及西南方的凤湖为双龙头的新的发展战略,而位于西北方的徐城和东南方的通城,变成了发展的双翼。

龙头和双翼,通城在省内的地位已经落后于海州,双翼听起来也不错,但是在省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际上通城市能够从省里得到的资源骤减,变得非常有限,很多情况下都只能靠自己了!

这种变化,对普通老百姓的变化非常有限,但是在这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前夜,老百姓对本地的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基本上每个通城人都听说过这种变化,知道通城市被海州市超越了,海州市抢了通城市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在省里的经济地位。

而稍微消息灵通,八卦一点的通城人也都知道造成这种变化的关键人物,就是一个叫包飞扬的海州官员。曾经他们都非常羡慕海州有这样的官员,如果这个包飞扬能够到通城来就好了,那海州现在的一切,都会成为通城市的,而且可能会更好。

毕竟,通城市的基础要比海州好太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