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洛阳,皇宫,驻跸东都的宇文温在中书省枢密院内,和武英阁大学士们研究舆图,琢磨身处碛北的东突厥处罗可汗面对官军的试探性进攻,会做出何种反应。
所谓“试探性进攻”,指的是碛南观察使、楚王宇文维乾派出哨骑入碛北,进行“抵近侦查”,顺便营造出官军就要北上的气氛,打乱处罗可汗可能存在的军事计划。
有司无法确定处罗可汗开春后会有何动作,所以这种“试探性进攻”,可以打乱对方的布置,算是某种程度上的“以攻代守”策略。
无论处罗可汗原本是要集中兵力南下,还是对别处用兵,注意力都会被“周军可能北伐”吸引,原有计划被打乱,无暇他顾。
洛阳中书省枢密院的空调刚安装,处于调试阶段,所以工作不正常,房间里有些热,宇文温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和学士们推演。
推演来推演去,觉得这处罗可汗玩不出什么花招。
道理很简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用。
虽然草原铁路如今还在修,但是周军的骑兵实力强劲,不缺战马,甚至可以做到一人三马,加上单兵作战能力强,在碛南草原上和突厥骑兵大范围追击作战完全不成问题。
稍微有些欠缺的,是宿将们开始凋零,中生代将领们总体而言尚未经过大战的考验。
史万岁、贺若弼等宿将,都已经去世,虽然还有李靖这样的中生代将领可以挑起大梁,但总体而言,周军将领比较年轻,而且因为战术变革,无论是将领还是以火器为主的骑兵战术,都未经过严酷的考验。
不过宇文温对此有信心,因为军事技术上巨大的差距,足以弥补年轻将领作战经验的些许不足,新一代的将领有足够时间和空间成长。
再说,在热兵器交战的战场上,以前的一些军事经验已经不适用了,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这反倒是好事。
研究完东突厥,君臣开始研究西突厥,虽然目前朝廷没有对西突厥用兵,而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把王庭迁移到河中,两国目前并没什么直接冲突。
但西突厥却和更西方的波斯开战了。
统叶护可汗不敢招惹东面的周国,又被周国豢养的契苾、薛延陀二部折腾得心烦,于是往西面找人出气,波斯国就是最佳的目标。
现在是夏初,浮海而来的波斯国使节抵达中原,向周国皇帝告急,说西突厥去年秋末大举进犯,波斯国的东部边疆烽烟四起。
波斯各边城守军,靠着猛火油(石油提取物)守城,挡住了突厥及其仆从军的进攻,问题是两国交战,波斯一方光靠守城太被动了。
两军交战,终究要靠野战决胜,否则一味地据城死守,那么城池必然会被进攻方(突厥)一座座的攻陷。
而且,一旦某座城池被围,友军不去救援,很容易伤士气,其他城池守军知道自己被围之后不会有援兵来救,面对围城的敌军,必然选择投降。
那么,波斯军队始终要和突厥军队野战决胜,面对骑兵占优的突厥大军,波斯军队有些吃力。
周国“援助”的火油弹,让波斯军队有了抗衡突厥军队的利器,但是骑兵之间大规模移动作战,波斯军队还是占不了上风。
波斯的万王之王库萨和,担心西突厥又去找罗马国联手,一起进攻波斯,所以遣使来中原,寻求周国皇帝的帮助。
库萨和希望周国皇帝出兵,从东面进攻西突厥,迫使对方撤军,也让统叶护可汗从此有所顾忌,不敢再轻易来犯。
与此同时,希望周国“提醒”一下罗马国,不要再和西突厥勾搭,一起对付波斯。
之前,周国调停了波斯和罗马的战争,那就有义务监督两国遵守和平协议,波斯不挑事,也希望罗马不要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