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房间内,许多身着白大褂的人在长方形的橱窗式平台边忙碌着,平台上摆着一个个带盖的平底玻璃器皿,排列得整整齐齐。
每个玻璃皿的盖子上都贴着标签,标签里写着不同的数字。
那些身着白大褂的人还带着布帽、口罩,手里端着瓷碟,不时打开一个玻璃器皿,用镊子将瓷碟里的东西夹起来,放到玻璃器皿里面半透明的膏状物上。
房间外,玻璃窗前,结束用餐前来参观的天子宇文温,看着房间内的动静,默不作声。
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一清二楚,似曾相识的场景,让一个实验流程在他脑海里浮现。
第一步,用芋煮的汁与用米磨成的汁混合,做成培养基,倒入圆形、平底的玻璃器皿里。
第二步,将取来的青霉“种”到培养基上,盖上盖子(盖子上有小孔)。
第三步,在二十五度左右的室温下培养七天。
第四步,将有些液化的培养基倒在漏斗中,漏斗里有“滤纸”,将液体过滤,在过滤后的液体中注入菜油搅拌均匀,静置。
液体会分为三层,上层是脂状物,中层是不溶的物质,下层是液态物质(滤液),将容器下方开口打开,将下层滤液放出来。
第五步,对滤液进行提纯:在煮沸过(消毒)的竹炭粉中加入滤液,然后搅拌,让碳粉吸收这些滤液中的物质,然后将碳粉放入漏斗之中,倒入蒸馏水,洗掉不纯物质。
加入米醋制成的特定浓度酸水,加入特定浓度碱水,获得提纯滤液。
第六步,效果判定:提前从化脓伤口里获取脓汁,在玻璃培养皿里培养出霉菌,此时将提纯滤液分成一定份数,滴在干净纸片上,然后将纸片放到培养着霉菌的培养基里。
数日后,若纸片周围出现空地(霉菌死亡),就说明这滤液有效果,若霉菌无变化,意味着无效。
第七步,精制:将那些对霉菌有效的滤液收集在小盆里,准备好一张吸水性强的干净纸,纸张呈长条状,将其一头浸在小盆里,另一头吊起来。
这张纸会吸水,将小盆里的滤液吸上来。
滤液里的物质,在纸上“上升”的高度不一样,于是各种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在纸上被“分开”,此即纸上层析法。
将最上头的湿润部分剪下来,放到培养皿里继续培养,反复下去的结果,就是
恭喜你获得了青霉素!!!
宇文温眨了眨眼,将幻想掐掉,看着眼前的厂房,深深的挫败感在心中浮起。
转到一旁的“品尝室”,只觉有一股臭味和香味混杂的气味迎面扑来,他看着工作人员准备好的红腐乳、白腐乳以及青腐乳,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青腐乳往嘴里放。
一口咬下去,微臭之后是齿间留香,邺城豆腐乳作坊的产品质量已经很稳定了,食品安全性有保障,可以大批量向市场提供红、青、白豆腐乳。
随行人员也品尝了作坊生产的腐乳,这种特别的食品源自民间,在黄州西阳壮大,因为风味独特,拿来送稀饭或者作为烹饪佐料很合适,加上价格又便宜,所以很快就被百姓接受。
西阳城内的豆腐乳作坊,能够大批量制作这种食物,豆腐乳不容易变质,便于长途运输,所以很快就风靡山南地区。
随着江陵、穰城、襄阳、洛阳、长安、悬瓠、小黄、广陵作坊的相继开业,豆腐乳也渐渐在各地推广,如今邺城这边经过“试销售”,市场反应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