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玻璃窗映在地板上,地板上反射的光线将丞相尉迟惇的面庞映亮,此时此刻,他正在昭阳殿里听人汇报军务。
距离天子‘遇刺身负重伤’已经过了五日,局势进展有喜有忧,他的堂兄、并州总管尉迟勤,并州军大举南下,要由蒲津渡过黄河攻入关中,结果雍州牧、杞王宇亮动作很快,把黄河浮桥弄坏了。
据刚从河东赶到邺城的信使所报,尉迟勤的并州军如今在蒲津与宇亮的关中军隔河对峙,突袭未能生效,如此一来,尉迟惇原本速战速决的设想就落空了。
宇亮有了喘息的机会,有更多时间集结兵马负隅顽抗,接下来关中的战事会有些棘手,但也只是有些棘手罢了。
从河东进入关中,要津并不是只有蒲津一处,蒲津下游的风陵津同样可以渡河,而尉迟惇可以调动的兵马比宇亮多得多,可以多路进攻。
只要同时在蒲津和风陵津集结大量军队,宇亮只能分兵据守,兵力进一步被稀释。
蒲津对岸是朝邑赵渡,宇亮必然派重兵据守,而风陵津对岸是潼关,潼关在宇亮的控制之中,同样有重兵把守,但能守多久是个问题。
大家手中都有投石机、轰天雷,多线进攻的朝廷大军,物资可是充裕得多,对攻上一段时间后,先撑不住的只能是宇亮一方。
朝廷军队对潼关的进攻,必然牵制关中军过半兵力,朝邑驻军又不能削减,而蜀地方向的益州总管席毗罗威胁很大,所以不得不防,那么就会导致其他地方兵力减少。
关中自顾不暇,山南也好不到哪里去,宇明、宇温不可能及时赶回来,即便他们出征前做好布置,但本人毕竟不在,一旦战局变化多端,留守的心腹们无法做决定,那么应对起来只会昏招越来越多。
宇亮一方处于守势,朝廷(尉迟氏)处于攻势,守方实力薄弱,攻方实力强劲,守方到处都要防的结果,就是到处都防不住。
所以尉迟惇可不急,尤其关中的攻势必须稳扎稳打,不能急着决战,否则再来一个沙苑之战,那局势可就不妙了。
当年的沙苑之战,占有绝对优势的东魏高欢大败而回,让西魏的宇泰在关中站稳脚跟并凝聚人心,尉迟惇不想重蹈覆辙,所以这几日接连派出使者到蒲津,让尉迟勤不要太急。
他就怕尉迟勤急着决战,结果被宇亮算计,不过按照信使来报,尉迟勤很谨慎没急着决胜,要等着潼关方向出现突破再择机而动。
而山南荆州方向,朝廷军队已经围了方城,又分骑兵继续前进,袭扰荆州各地州郡,尽可能凝滞各地援军的进军速度。
桐柏山方向的攻势虽然是佯攻,但声势浩大,可以牵制安州军兵力,使其无法分太多兵增援荆州,至于黄州
江南道行军已经停止对陈作战,分兵西进,远在岭表的宇温收到消息后向北赶,恐怕连长江都过不了,更别说回黄州!
尉迟惇已经提前作出安排,让崔弘升进攻江陵,让崔弘度和崔达拏在湓口发难,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两处的进展如何,但对于他来说,无论这两处成功与否,宇氏败亡的命运都无法扭转。
先把关中宇亮击破,山南的宇明、宇温就如同丧家之犬,除了逃到陈国别无他途,只是这两兄弟先前把陈国打得那么惨,跑到建康去怕是不得好死。
总体而言,局势总体而言是一片大好,而另一件事就不那么顺利了,因为出逃的天子宇乾铿,迄今下落不明。
尉迟惇派出兵马在邺城周边地区拼命搜索,却一直没有好消息传来,宇乾铿一行人就这么消失了,尉迟惇和心腹们琢磨了许久,觉得对方可能躲进太行山脉。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尉迟惇总要得到一个确切消息才会心定,不过即便真的抓不住宇乾铿也无所谓,反正他已对外宣称天子遇刺身负重伤,如今正在宫中疗伤。
天子的伤要多久才好?他说需要多久就有多久。
胜券在握的尉迟惇,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所以即便数月时间里都找不到宇乾铿,他都无所谓了,因为到时候宇亮父子败亡,大局定矣。
想到这里,尉迟惇心中那一丝不安消散而去,慢步走出大殿,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
天子遇刺身负重伤,身为丞相的尉迟惇,为了更好的处理政务以及随时听候天子的召见,将昭阳殿设为丞相府,所有事务都在昭阳殿处理。
此举和当年的杨坚类似,作为辅政丞相,直接在宫里设丞相府处理事务,将大权和皇帝牢牢控制在手中,而尉迟惇这么做,根本无所谓大臣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