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国初始,太祖废除宰相,文官被勋贵武官打压。然而一百多年后,文官抱团可以逼迫皇帝不上朝。大明文官韧性十足。
内阁虽是皇帝任命,但他们代表了整个文官的利益。即便三位内阁阁老和太子关系不错,也不能轻易向太子低头。况且,文官最重要的就是话语权。此举若开,今后谁还敢乱说话。真的要被世人嘲笑官员失去了文人风骨。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的失败,证明了用强硬手段是无法对付太子。于是乎,官员们暗中达成一致,太子再也无法绕开内阁下达的政令文书。
“杨大人,太子命我等安排河套百姓种土豆。一旦北方灾情过去,朝廷发放土豆让北方百姓补种。能缓解灾情过后一部分的粮食压力。”李梦阳一脸纠结地转述京师来电。
杨廷和放下手中茶杯,认真地问,“献吉以为如何?”
“下官觉得殿下的田赋改革无错。殿下错在太过心急。”李梦阳措辞严谨地回道。
李梦阳21岁中进士入官场,至今也才30岁。他才华横溢,为前七子之一。但性格嫉恶如仇,当官没几年便得罪不少人。因为太子的行事很对他胃口,愤然辞官入河套。他老家甘肃庆阳,过年时回了趟家,家乡已今非昔比。
他从内心赞同太子对大明的改革。可身为官员,也明白不受限制的皇权会弱化臣权。这不管对大明还是天下百姓来说,都不是件好事。他内心真的很纠结!
杨廷和神情无奈:“翻遍青史,如殿下般的太子唯此一例。为何要用常人的眼光判断殿下呢?屠公、周公两人曾与殿下共事,怎么也看不明白呢?”
又被殿下说对了,屁股决定脑袋。身在内阁阁老的位置,不得不为如此行事。
程敏政大人、李公、眼前的李梦阳、唐寅、祝枝山、康海、儿子用修等年少成名的才俊齐聚,仿佛是为了太子殿下而生。老天爷是眷顾大明的。为何很多人想不明白这一点?
“大人的意思是?”李梦阳不解地问。
杨廷和苦笑:“本官发发牢骚。献吉按照阁老的意思行事便是了。”
杨廷和对‘太子类太祖’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文化人耍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太子殿下和太祖一样,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子流氓腔。
最了解朱寿的,果然还是杨廷和。
朱寿收到河套官员的回复,神色古怪地盯着类似‘需要内阁首肯才可执行’的公文。无法执行的政令就是一纸空文。这是权利被架空的征兆。换做别人不是急得六神无主,就是举起屠刀杀得人头滚滚。
屠滽等人也怕太子把事情闹大,主动跑到朱寿跟前提及河套中土豆的事情。只要朱寿说一句,他们立刻票拟,马上向河套发公文。
屠滽就差没说:殿下把他们当成秉笔太监也行。
内阁只求朱寿按照正规流程走,别总是绕过内阁、军机处下令。
朱寿神色平静地回道:“本宫知道了。”
屠滽脸皮一抽,周经等人开始心慌了。太子不会又搞事吧?
只见朱寿拿起书写笔即兴挥墨。很快写完一篇令内阁以朝廷邸报的形式,送到各地的官府衙门。
屠滽第一个拜读这篇言辞恳切的《告天下书》。
“本宫平生所愿有三:一愿天下百姓吃得饱、穿的暖;二愿大明江山固若金汤;三愿父皇长命百岁。历朝历代不乏有识之士,留下许多治国之道。本宫几乎翻阅过所有此类书籍。很多的改革事前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参考前人的建议,并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