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对我大唐可有威胁?”李隆基更加确定,李易对倭国似乎没什么好感。
李易摇头:“目前没有,他们打不过咱们。”
李易笃定,倭国在曾经的白江口一战,被大唐给打怕了。
大唐在那之后,发展迅速,倭国开始努力学习。
“倭国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他们制造不出来能够打败大唐的舰队时,不会来打。”
李易提到五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倭国的船用榫卯结构,大唐的船榫卯配合铁钉。
大唐船只又高又大,结实。
倭国的小船用狼群战术没好使,当时的大唐将领也厉害。
若不是外有强敌,内起乱局,历史的走向定然不同。
“如此,易弟欲以其贸易,从中获利?”李隆基放下心。
“倭国自然资源匮乏,唯独铜矿与银矿多,铁矿亦有,不过我大唐不缺铁。另外日本有金矿。”
李易又想起来一些事情,日本资源说是匮乏,一般该有的东西全有。
“冶炼技术好不好?”李隆基想从李易这里多了解一些倭国的事情。
“没有煤,倭国的煤矿很少,现在还未找到,冶炼温度不够,需要锻打。”
李易给出一个日本的短板。
炉温不够,只能采取烧一烧就锤一锤的方式来制作好的兵器。
与大唐差不多,哪怕早就有了炒钢法,产量还是不行。
没人用炒钢法来打造农具,炒钢只有一个用途,造武器。
“可否卖给他们煤?”李隆基知道大唐的煤多,卖钱。
问完,他自己又否决了:“不好,有了煤他们会制造出更好的武器。”
“要加强沿海巡查,不能让他们拿走咱大唐的物种,如新的籼稻种子,药材种子。”
李易从另一个方面提要求,煤炭出口他其实不在乎。
就倭国那小船,一船能装多少?关键是自己没指出来大唐沿海地区的煤矿。
从陆路运到海边,运费谁出?大唐百姓有活干了。
想到此,李易提议:“三哥,可卖煤给倭国,倭国支付大唐百姓劳作的工钱。”
李隆基愣一下:“为兄估计倭国不会答应,一车煤运到倭国,所费颇多。”
他琢磨明白了,拉一车煤,莫说到倭国,即便送到洛阳,需多少钱财?
倭国还不得用一船铜来换一船煤,哪怕把煤换成焦子,又能冶炼多少矿石?
“唉!赚不到倭国的钱,他们穷。”李隆基遗憾不已。
李易想笑,说得大唐多富裕似的。
“三哥,想赚倭国的钱,其实并不难,倭国普通百姓穷,奴隶不具备什么家产,倭国朝廷有钱。”
李易眼睛眯起来,盘算着如何从倭国那里捞好处。
人家来了五百五十七个使臣,阵容庞大,不帮倭国发展经济,对不起倭国。
李隆基熟悉李易此时的样子,要坑人之前的节奏。
“怎么赚?”他问。
“卖给他们好的农具、菜刀,收购他们的铜锭、银锭,不要矿石。若是矿石,价钱更低。”
李易开始考虑技术换资源,倭国自己的冶炼技术不够好。
眼下是奈良时代,等到了飞鸟时代,倭国在冶炼技术上才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