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到今天,中国的广大股民脸都不知道被股票绿了几次,反正已经被上上下下的享受弄得欲仙欲死。然而在当时,中国根本就没有证交所、没有股市,也许“股票”这个名词都是从矛盾先生的那本《子夜》中了解到的,因此对这个新生事物是相当相当的仰望,相当相当的好奇。
在当时津重合并入德尔塔动力的时候,政府内部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主要是那些保守观念,归纳成一句,无非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反而在审计定价上倒没什么争议,都资不抵债了,居然还能审计出12亿人民币,怎么说也是妙笔生花了吧?
当然,这年代的企业财产审计,土地是基本不计价值的,市口再好的土地都是如此。都是国家划拨,而且是工业用地,那就拿去用呗。
其实德尔塔动力几次都是恰逢其会。当年中美蜜月期,成规模的外商投资少,重工业项目投资少,因此才会批给他们那么大一块开发区。后来逐渐成为了明星合资企业,并且鼓励其加大投资,于是放宽限制,让其突破了50的限制,掌握了绝对控股权。
至于这一次,面临大批外资撤离的风潮,德尔塔动力的原美国股东们也都想撤资,为了挽留,海津市都已经焦头烂额,没想到峰回路转,德尔塔动力的简森总经理拉来了新的投资人,并且逆流而上加大投资?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当然要投桃报李喽!就算是千金买马骨,那也要尽量满足这位名叫简森的外国友人的合理要求啊?
由此可见,主要是政治因素,海津市才会如此干脆的把津重合并到德尔塔动力。随后德尔塔动力做事也挺漂亮,承担了津重所有债务,转移相当的业务给原津重厂生产,并且全盘接受了那上万名职工,并且大幅度提高了收入福利。因此没多久,原先的那些非议声就变得忽略不计了。
然而没有了非议声,并不代表全都会赞同。毕竟是国有老牌重工业企业,就这么交给外商控制,总有人脑中转不过弯。可就在这时,海津市政府突然得到消息,德尔塔动力在申请美国上市?这一下,许多人的小心肝就立刻受不了了。
真不是夸张,当时许多人都吓坏了,股票是什么东东?上市是什么东东?外国人玩的那一套怎么看不懂啊?把津重交给外国人,会不会是一个错误啊?
胆战心惊之余,海津市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就汇报中央,而中央同样相当重视,几位首长都做出批示,洋洋洒洒一大篇,核心内容就是静观其变,对上市这个新生事物,一定要多学习、多探索,不要怕走弯路,要摸着石头过河……
于是海津市全面动员,立刻组成了以市领导担纲,各主要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德尔塔动力美国上市领导小组”,而中央部委同样组成了观摩团,常驻在海津市考察学习。
有趣的是,其实在上市这件事上,中国的那些干部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也根本不知道能忙些什么,只是一批批的到德尔塔动力考察。
而简森这个中国通也早已经习惯中国特色的形形色色的考察团,他还以为这些考察团与以往没什么不同,就简单的扔给办公室接待,根本不知道中国政府对美国上市有了那么大的兴趣。
……
其实新年以来,简森留在中国的时间并不多,他一直在美国忙着些上市前的琐事。
就在荆建与科威尔商谈的时候,也在中国代表团在宾馆激动忐忑的时候,简森正愉快的做着某家地方电视台的财经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