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热门小说网>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1297章 恒产和恒心

第1297章 恒产和恒心(1 / 2)

大帐之内,似乎安静下来了不少。

杜远和赵云都偷偷瞄着思索着的斐潜。

片刻之后,斐潜忽然笑了笑,打破了沉寂说道:“子龙以为如何?”

“……”赵云拱手说道,“主公,云初闻此事,不明就里,岂能置喙?”

依旧是这么谨慎的人。

斐潜点点头,并没要赵云一定说些什么的意思,而是转向看向了杜远,微微笑着说道:“文正之意,某已知矣……文正历来勤勉,北屈、平阳,离石,皆是如此……”斐潜微微的笑着,对于杜宇维护征西集团利益这样的态度表示赞赏。

不过赞赏归于赞赏,有些事情斐潜他现在也还不能说,总不能当下就跟杜远解释一下小冰河时期,说一说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剩下十几年二十年就快到来了?

纵观华夏的历史,天候不出大的变化的情况之下,外部的游牧民族只能一时猖狂,唯独几次小冰河时期,导致气候反常,寒冷线大幅度南移,最终迫使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内忧加上外患,终究使得华夏农耕王朝被游牧民族推翻。

华夏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未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

斐潜说道:“西河浊乱,习俗已久。今若急捕法网,不相饶借,多有倾于鲜卑者,其民多愚,未知好歹,恐相追随,则人流物散,何以为续?于民而言,若有恒产,方有恒心,故遣子敬授之,以增其恒产也……其利避害,乃人之常情,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民有恒产,方有恒心……”杜远皱着眉头,喃喃的重复了一下,片刻之后有些恍然拱手说道,“西河之地,正是如此!民无恒产,便生离心!主公之言,金玉之声,远自当谨记……今惑已解,远职责所在,不敢久离,特向主公告辞……”

杜远认为斐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西河胡汉杂居很长时间了,很多汉人渐渐跟胡人一样处在半流浪的状态之下,这样自然不利于政治民生上的稳定,所以派遣枣祗传授农桑技术,让这些西河的民众能够稳定下来,不再跟着那些当地豪帅瞎胡闹。

心念一通,杜远一方面觉得自己跟不上斐潜的思维,有些惭愧,便有些想要多做一些,来多理解一些斐潜的政策的思想,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一地太守确实不能离开治所太长时间,否则家里反了估计都不知道……

所以杜远也没有耽搁,便向斐潜告辞,准备返回西河。

斐潜点点头,说道:“如此也好,待某阴山事了,再来寻文正叨扰一杯,观西河风景就是……”

杜远笑道:“属下定然扫榻相迎!”

斐潜站起,将杜远送到了大帐口,然后和杜远告别。待杜远走后,回头一看,却见到赵云若有所思的模样,不由得问道:“子龙所思何事?”

赵云恭敬的拱了拱手,带动胳膊上的铁甲叮叮作响,说道:“主公,方才‘恒产恒心’一言……莫非出自孟子?”

赵云看着斐潜的身影,心中多少有些感概,对于赵云来说,斐潜能说出让老百姓有恒产的理念,则是让赵云很是心动,毕竟当年赵云度过那些流亡的日子,实在是记忆犹新,因此斐潜问及的时候,也忍不住想要探讨一下,不再隐藏自身的想法。

斐潜一边向大帐内走着,一边示意赵云跟上来,说道:“……子龙最近读过孟子?”

孟子在其言论著作有几次谈及恒产和恒心之间的关系,“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斐潜和杜远所说的,并非完全是搪塞之词,也不完全像是杜远说猜测的仅仅是起一个稳固地方的方法,还有更为深远的考虑。

首先,毕竟土地问题,不仅仅是在封建社会,甚至在后世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向外扩张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在国内依旧无法避免兼并,就算是斐潜当下推行的爵田制度,也只是在能暂缓,并不能根治。

其次,而且爵田制度,推行的阻力也是不小,所以斐潜也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政治理论,一个圣人之言来作为外衣,那么孔子孟子不分家的这个“恒心恒产”,或许可以拿来用上一用?

有光明正大的施政纲领,总好过毫无跟脚的杀戮和混沌不清的方向吧?

要不然怎么体现出后世人的优越性?

斐潜在这个方面上,至少还是懂一些的。

当然,孟子的这个恒产理论,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赵云点了点头说道:“云略读过……”

斐潜在中间坐下,然后指了指一旁的坐席,说道:“无需拘束,坐,那么子龙可知何为恒产?”

赵云思索了一下,说道:“授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墙下树桑,蚕筐衣裳,禽彘牛羊,皆为恒产也……”

斐潜点了点头,看来赵云还真算是有读过,不过还不算是读得非常精确,生产生活资料确实是恒产,但这只是恒产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不是这个恒产的制度。

斐潜说道:“若百亩之田皆为恒产,为何百姓多有苦亡?”

“这个……”赵云沉默了片刻,说道,“此乃乡野贪腐官吏,无良士族,残暴豪强作为,借青黄之时,苦痛之机,强取豪夺,故而……”

斐潜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那流民无田可作,饥寒交迫,子龙以为应如何?”

“查不法之人,罚不仁之田,授以流民。”赵云铿锵有力的说道,在他心中也确实是这样想的。

斐潜不由得笑了,这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赵子龙版本?“若士族豪右无有不法,所言所行皆合国家律法,平日里也多施善事,修桥铺路,宽抚鳏寡……子龙又当如何?”

赵云愣了一下,旋即说道:“若如此,当做甄别,善余之家自然可保,行恶之人便于伏法。”

“甄别?从何甄别?家族之中,若仅一二之人,倒也好说,若是家族千人百人,总有善恶之别,加之大汉律法,亲孝为先,纵然有罪,亦多为不报者……”斐潜缓缓的说道,“若不绳之以法,则律法何用?若因亲亲相隐而罪之,则至大汉以孝为尊为何地?”

“这个……”赵云动了动嘴唇,似乎想说可以只抓这些家族里面的坏人,又或是想说让这些家族自己动手清理,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赵云也知道,这个明显是不现实的。

而且这样的方案对于官吏来说要求过高了,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吏是做不到的,又不是自家的地盘。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能造福自家一两代,也是可以接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