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一直都把印巴看作是国家扩张核心利益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印度洋的出海口,更是为了控制南亚十亿的工业人口,增强和西方世界的竞争力。
这也说明了,一个国家如果不自强,那么他们拥有的土地和资源都会遭到掠夺,即便是人口都会变成强国眼中的肥肉,永远都逃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
因为重视,所以苏联决定投入巨大的力量,亲自下场押重注打响南亚战争!
不过这一次红色帝国是赌上了自己的国运,老毛子知道自己国内的经济已经入不敷出,是支撑不住这么庞大的战争物资消耗的,打输了就会损失惨重,只能缩回苏联本土静静等待解体崩溃的到来。
“苏联一直都在用高压政策压迫贫穷的农民,将农场的农产品直接输送给城市的工人们食用。这种牺牲农业为代价补贴城市的做法真的不可取,农民被压榨过度,生产积极性太低。这也是为什么苏联拥有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却连年歉收减产的根本原因之一。”陈旭在省图书馆藏书楼里,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俄语书,站在书架下面借着冬日的暖阳看着里面的内容。
陈达三站在旁边倾着脑袋也在一旁看,他虽然不像陈旭那样精通好几国的外语,阅读和交流都很厉害。但他还是懂一点俄语的,再加上陈旭在旁边念叨着书上内容,所以他断断续续还是能看明白书中说的是什么事情。
至于其余的几个警卫,只是站在不远处警戒,他们可不敢把注意力放在书本上,防止发生突然事故会反应不过来。
无论是即将开始的南亚战争,还是越南战争都和苏联脱不开关系,陈旭决定在这段时间停下手中制图的工作,专心来研究苏联这个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经济的资料。
作为种花家的大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国内对苏联的各种调查文献多如牛毛,在省图书馆里有一整排书架上的书都是介绍苏联的。
不过大部分都是直接从苏联购置的俄文书籍,也有一些英文的,不过全部都缺乏翻译而无人问津,陈旭来翻看这些书的时候上面的灰尘都有一厘米厚了。
“这苏联粮食产量挺高的嘛!他们有27亿人口,人均粮食达到了500公斤,这么多的粮食已经足够吃饱喝足的了。老毛子的人均粮食比我们高太多了,咱们12亿人口现在人均粮食才300公斤呢!”陈达三眯着眼睛嘟囔着,他不懂苏联粮食产量按理说是够吃的了,每年还能有余粮。但苏联人进攻印度主要原因之一却也是为了粮食,明明够吃却还去抢别人家的,这个国家实在太强盗了!
陈旭吹了吹纸面上的灰尘,头也不抬的笑着回应道:“不要被纸面上的数字所迷惑了,老毛子的官员喜欢把估算的产量当做实际产量来宣布,所以这个数据造假的水分很高。其次就是他们的是分配制度僵化不能随市场来调配,再加上粮食的仓储、运输、加工分配都极不科学,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惊人,导致即便是灾荒年景都有大量的粮食烂在谷仓里!除此之外老毛子嗜酒,把大量的粮食变成水喝下去了,粮食不够吃就很正常了。”
苏联在赫秃子主政时期,大规模推广粮食种植,虽然闹出了在寒带种玉米的笑话。但不能否认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苏联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业开始朝着好的方面转变了。只是赫秃子一退位他的改革成果都被继任者推翻,再加上石油价格上涨,苏联依靠石油红利赚取到了大量的外汇,经济情况好转,用来进口粮食完全不是问题,在这种大前提下赫·鲁晓夫取得的改革成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有石油的支撑大量进口粮油和肉蛋奶,苏联国内百姓其实是感觉不到粮食短缺问题的,餐桌上依然有土豆和油腻的肉肠,天天都能伏特加配腌黄瓜,小日子别提多舒坦了。苏联依然是跺跺脚地球都要颤抖的大帝国,生活在帝国之中的普通人感觉不到任何的危机!
但是苏联也就一个石油部门能赚到钱,其它的工业产业部门都是一片惨淡,如果不是因为公有制,这些企业的产品都在国家的控制下划都走,如果在市场经济模式下,苏联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全都会亏损倒闭。其实就和种花家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样,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很多的老工厂适应不了新的环境,成片成片的关门,倒闭潮、下岗潮是哪个时代特有的名词。
进入到八十年代,美国通过操控中东石油,让石油价格从30美元降到10美元,开始用经济手段打响了冷战最后的攻坚战。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再加上石油开采量下降,开采成本上涨,老毛子已经越来越难以用石油外汇来补贴国内经济了。
本来就这么一根独苗能赚钱,现在偏偏还让美国人给掐断了,苏联有苦说不出!
苏联国内物资是非常匮乏的,所谓的吃饱也真的只是吃饱而已,排队领到的食物数来数去也只有土豆和肉肠,而同期美国人的超市里有琳琅满目上万种的粮食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