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贾雨村因恃才辱上兼之贪酷,任县太爷不满一年便遭上司参了一本,言其狡猾无实干。皇上龙颜大怒,即革了贾雨村之职。
他内心惭恨却面上不显,遂将家眷送至原籍安顿妥当,自己孤身一人游历淮扬。贾雨村闻得今年巡盐御史圣上点的乃是林如海,又通过旧友打听到他如今正要请一西席教导女儿,遂收拾打点一番,请人推荐入府。
如此一载有余,不料贾夫人一病而亡,女学生黛玉哀思伤身,已多日不曾上学。
服丧期间,贾雨村仍任着府内的西席。
待三年期满,一日他得闲外出,遇到同僚报信:言圣上奏准起复旧员之事,贾雨村大喜过望,想求林如海为其走动,若能说动京城中的贾政,便更好了。
-
次日林府,贾雨村来访。
林如海素通官场世故,又收到朝廷将起复旧员的风声,他见贾雨村面带喜色便猜到他来意,于是主动开口道:“贱荆去世,岳母念及小女无人教养,特遣船只来接。只是先生的教导之恩尚未酬报,我已修书一封,托内兄周全起复之事。初二小女入京,雨村兄可同路而往。”
贾雨村听了喜不自禁,对林如海连连道谢,他拿了书信并宗侄的名帖,待初二便携了林黛玉上京去了。
-
从淮扬至京城,走水路不过半月有余,林黛玉见舟行水上,两岸青山连绵不绝,夕阳西下,渔歌阵阵又勾起离思,她想到老父,不由得在灯下垂泪。随她一同上京的奶娘王嬷嬷和小丫头雪雁忙来劝了,让她不要伤了眼睛。
第二日,林黛玉弃舟登岸后,便有贾府派的一众婆子小厮伺候着她上轿进城。
行了半日,便到贾府,只见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上书“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林黛玉一行人却不从正门进,而是开西角门,众人鱼贯而入。
林黛玉看了一眼,便拢了纱窗不再瞧了。进府后,轿子又走了一段,停下后,有婆子撩开轿帘,周瑞家的候在一旁,伸手搀了黛玉出来。
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笑着凑了上来道:“刚才老太太还念着呢,可巧就来了。”
周瑞家的稳稳地搀着她,进院后,丫鬟们争着打帘子,边高兴道:“林姑娘来了!”
贾母坐在榻上,见黛玉身着白色披风,鬓上戴一银质点翠梅花簪,不胜娇弱,又想到贾敏仙逝,更是老泪纵横,她由着李纨和鸳鸯搀扶着自己走下榻来,黛玉正欲下拜,被贾母托住拥入怀中。
“外祖母!”黛玉伏入贾母怀中泣道。
一旁的王夫人、邢夫人也拿出手绢擦拭着眼泪,众人劝贾母注意着身体,贾母遂指着王、邢二位夫人叫黛玉一一认过,又着人去请三位姑娘:迎春、探春、惜春,介绍与黛玉。
待相认完毕,一众人纷纷落座吃茶,王熙凤姗姗来迟,此又是后话。
-
贾宝玉今日一早便告了贾母去京城西山的大觉寺还愿去了,随行的小厮有茗烟、锄药一干人,同行的还有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和王孙公子卫若兰两名挚友。
时至四月,山寺桃花争相盛开、簇拥成团,如喷火蒸霞一般艳丽异常。
贾宝玉沿着上山的石径缓缓而行,只见路两旁桃枝掩映,朵朵芳菲点缀其上,便对跟在身后的小厮吩咐道:“折两只好的回家孝敬老祖宗。”
茗烟利落应下,当即点了两人去,末了谄媚笑着说:“二爷真是有孝心啊。”
“今儿,怎么有这闲心邀我俩出来啊。”卫若兰摇了摇扇子,问冯紫英。
“甭提了,”冯紫英顿了顿,挥挥手让伺候的仆从们都退远些,接着道:“我爹想让我弃武从文。这些年边疆无战事,军功攒的慢,武官的前途没有文官好。但你们是知道的,我从小舞刀弄棍的,那一看‘之乎者也’就头疼。”
卫若兰哈哈一笑:“没道理啊,你老子好歹是个神武将军,怎么说也罩得住你,你要混个文官,那不是鞭长莫及。”
“嘿,你怎么说话呢!”冯紫英伸手想往卫若兰头上招呼过去,被对方用扇子笑着拍开了。
“宝玉,你怎么说?”冯紫英用肩膀推了推贾宝玉。
“当今……”贾宝玉指了指天上,不曾点明道:“的确有重文轻武的意思在。”
冯紫英闻言更是叹了一口气:“唉,我爹还想把我塞到国子监里去呢。”
卫若兰看不得他那垂头丧气的模样,故意打趣道:“哦,就你还想进国子监啊。”
“卫若兰,你再这样我就动手了啊。”
“哈哈哈……冯兄切勿冲动,切勿冲动!”
三人一路说着话,走上山倒也很快。大觉寺坐落于西山顶,从山脚至山顶,沿途植有桃花千余株,待三月花期一至,从山顶向下眺望,就如同仙境一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寺庙正门上有一匾额,相传是唐代高僧所书,“大觉寺”三个字龙盘凤翥、刚劲挺拔,直教人一见便倾心于下笔之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