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ter刚上线就如同一场热烈的风暴,席卷了全球,在任何一个商人,或者略懂商业的人眼里,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在威廉眼里也是如此,但是,李牧却说他itter未来的利益空间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这让威廉有些不太能理解。
正常来说,谁会放弃赚钱的机会呢?就好像石油大亨不会愿意放弃任何一口油井一样。
但是,李牧确实没准备把itter变成一口油井。
itter的热度,他早就可以猜得到,上辈子,无论是西方的itter还是华夏的微博,粉墨登场之后都立刻掀起了互联网的新浪潮,网民的热情度并不比现在逊色多少。
当年那一波网民,在微博最火爆的时候,每天把所有能挤出来的上网时间都拱手送给了微博,甚至连上厕所、乘公交、休息、上班间隙偷懒这样的碎片化时间都挤了出来,由此可见这种产品模式,在诞生的前几年对用户来说,吸引力到底有多么强大。
上辈子这两款产品已经是爆款,这辈子换做李牧来做这个产品,热度自然会进一步提升,所以李牧从准备做itter,就知道这东西一定会在全球大火。
但遗憾的是,上辈子互联网发展到了2013、14年以后,无论是itter还是微博都开始走下坡路,用户流失越来越严重、平台活跃度越来越低、平台的盈利模式迟迟打不开局面。
这一方面是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更多产品模式的冲击,例如itter受到face、s以及whatsapp的钳制;例如微博受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的夹击;
但是,另一方面其实主要是这两款产品自己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这两款产品在起步之后,都面临着如何变现的问题,尤其是微博,发展一两年之后,就全面开放了广告业务,而且广告业务为了赚钱,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疯狂变现虽然提高了收入,却也把用户体验拉下了不少。
微博最纯净的时候,用户看到的所有瀑布流内容,都是自己喜欢的,都是自己亲自关注的,但是,微博最疯狂的时候,用户看到的瀑布流内容里,有7、80是各种各样的广告,有产品、网站以及游戏和其他app的硬广,也有各式各样的软广,以及有奖转发的垃圾讯息。
垃圾讯息越多,用户被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大,久而久之,用户的忠诚度就会越来越低。
在李牧看来,后期的微博几乎全靠明星八卦在支撑,每到一线明星爆出巨大丑闻的时候,就是微博流量崛起的时刻,而当事件关注度下降之后,微博的流量又会大规模下降,用户在微博看不到好的内容,于是今日头条这样的产品就从内容为切入点,偷了微博的鸡。
李牧不希望itter和微博在自己的手里,变成金钱的奴隶,收费打广告、收费刷热搜、收费刷粉丝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变现方式,在自己的itter里永远不会出现。
对李牧来说,itter本身不是为了赚钱的,这一点全世界除了李牧运营itter能做到之外,其他任何一个团队运营itter都做不到,更是完全区别于当年的itter创始团队,以及微博团队。
原因很简单,itter创始团队是把它当做一个资本项目运作,为的是在这个项目上实现财务自由;
而微博团队当初承担的重担是,要尽全力用微博把已经颓到姥姥家的新浪给重新拉起来;
所以,两个团队都有沉重的现实负担。
可是,李牧没有这种负担,他已经先其他创业者很多,并且先于同行很多步,开始了自己的产业升级。
所谓产业升级,就是李牧不再需要所有的业务都为自己带来利润,不再需要投入的每一分钱都为自己带来收入,这一点和现阶段的创业者有极大的不同。
而其他的创业者,就像是还处于贫困线上的农民,当然,李牧没有任何歧视贫困农民的意思,只是单纯拿这个层级做个比方。
还处于贫困线上的创业者,每花一分钱、每拓展一项业务,都必须考虑盈利空间,光这一点就已经给他们上了沉重的枷锁。
例如,买一只鸡,是为了鸡生蛋产生利润;买一头羊羔,是为了把羊羔养大卖钱产生利润;买一头母猪,是为了繁育猪崽创造利润,有钱买砖和水泥,也只会用来扩建猪圈、羊圈以及鸡窝,绝不会给自己盖一间浴室,终于有机会买辆车,也一定是买一辆可以赚钱的五菱宏光。
但是,李牧现在已经是高产阶级,他不必像初级创业者那样,对钱过分看重。
他可以纯粹为了爱好去养一条开销很高的宠物狗,也可以为了彰显身份以及泡妞,去买一辆价值几百万的劳斯莱斯,即便这辆劳斯莱斯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万维护保养,而且一分钱都赚不回来。
itter对李牧来说,就是这样一辆豪车。
李牧有的是赚钱的途径,没必要开着劳斯莱斯去跑滴滴,更不会把自己的劳斯莱斯挂到婚庆公司去赚钱,那样他会觉得跌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