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热门小说网>历史军事>贞观帝师> 第907章 升官的条件

第907章 升官的条件(1 / 2)

“贤婿且细细道来!”李世民听见夏鸿升突然有了办法,顿时大喜,立刻坐正了身子,对夏鸿升说道。

“小婿遵命!”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岳父大人,小婿所言之法,主要乃是两个东西。其一,曰挂职锻炼。其二,曰基层工作经历。这两样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一个是手法,一个是目的。一个是举措,一个是规制。”

李世民又从夏鸿升的口中听到了新鲜的名词,于是问道:“这基层工作经历,朕倒是猜得到,想来该是有过在基层为官做事之经验吧?”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岳父大人说的没错,所谓基层工作经历,就是具有在县一级,和县以下的朝廷机构中做事的经历。包括县令、县丞、主簿、县委……甚至于衙门差役、里正之类。就是说,有在这些能够直接接触到百姓,直接深入到民间,直接处理百姓之事务,同百姓打交道的朝廷最底层做事的经验。基层工作经验太重要了。民间的事情,千头万绪。只有了解基层实情,贴近百姓,增强朝廷官员的百姓观念和百姓感情,密切朝廷同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官员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去治理百姓,去造福百姓。而为百姓造福了,同百姓有感情了,百姓自然也就对这些官员,对朝廷心服口服,也就会忠心于大唐,忠心于朝廷,忠心于陛下了。”

“贤婿所言不错啊!”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先贤孟子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若是朝臣们都未曾接触过百姓,未曾深入过民间,又如何能知道其所欲,其所恶?又如何能得其心?不得民心,又如何能使得这天下长治久安?”

“岳父大人所言极是!还有,岳父大人您一定是知道的。这朝臣之中,也是有一些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的。”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比方说科举吧,读书人若想要入朝为官,就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及第之后才算是有了谋求官位的资格。法度有所明令,故而这就是一个成文的规定。还有吏部的释褐试,只有通过了吏部的释褐试,及第之进士或明经者方能分授官职,这也是朝廷的规定,故而也是一个成文的规矩。可进士科之应试者,多在礼部试之前,将自己所作之诗文辑录成卷,投献给主考官,或是有地位的人物,以表现自己,并争取其的推荐。若得其赏识并推荐,则考试之时及第的几率就要大上许多,这不是朝廷的明文规定,然进士科之学子逢考必投行卷,博求高位者举荐,日后入仕升迁,也会快上许多。这也是一贯有之的了。这就是不成文的规矩。陛下,如今朝臣之升迁,从或科举、或举荐、或因功、或蒙荫而入仕,到分授官职,再到升迁官位,这中间都有这些条件的限制。科举及第,是一个条件,高官推荐,是一个条件,赴任之后取得功劳,是一个条件,朝堂之中有人提携,是一个条件。当这些条件一个一个的都满足了,官员才会得到升迁。满足的条件越多,升迁的几率越大。所以,朝廷完全可以将基层工作经历也补充到这些条件之中。那就是,日后但凡官员升迁,必要求其有过基层工作之经历,否则不能升迁。”

“凡官员升迁,必要求其有过基层工作之经历,否则不能升迁……”李世民沉吟了起来,想了一会儿,又对夏鸿升说道:“这倒是一个让朝中官吏都不会欠缺同百姓接触之经历的好法子。若朝中有此令,则但凡是官员想要升迁的,那就算是朝廷不安排,自己也该要想法设法的请求到那些基层赴任去了。”

“是啊,岳父大人!”夏鸿升说道:“也不必担心一旦有了这规定,官吏们都往基层挤。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且去基层工作,以弥补经历。而已有工作经历的,则升迁至州、道乃至于朝中便是。这一出一进,从上到下的官员并没缺少。而去,现如今朝中高官已定,不好再叫他们赴任基层。可从新晋科举及第者开始,将这些科举及第者直接授官到基层去,让他们可以直接获得基层工作经验,日后提拔起来之后,自有新的科举及第者补充到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